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理化所开发具有内盐差梯度的两相异质界面材料实现高效压电能量转换

稿件来源: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4-12-26

离子基柔性压电材料能够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产生离子电流,同时克服传统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之间的模量不匹配问题,从而实现与神经组织的复杂软交互。这种材料产生的压电能量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柔性电源,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然而,现有压电材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应力场下传输差异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离子电能的转换效率。因此,大多数压电系统的功率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能量转换和信号传输中的实际应用。这一问题主要归因均相离电材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迁移能垒相近,阻碍了其传输差异化的实现。

自然界中,电鳗利用其多细胞室结构实现不对称离子传输,从而产生高电压用于击晕猎物或抵御捕食者。在外界刺激下,离子选择性跨膜传输的界面累积效应增强了离子传输差异性,提高了电器官内的净离子通量。受此启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雷院士团队的闻利平研究员和赵紫光副教授,联合清华大学徐志平教授,开发出一种具有内盐差梯度的两相异质界面材料。通过级联异质界面的增强作用,离子的传输差异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高功率密度的压电能量输出。与传统均相离子压电材料相比,该材料利水凝胶和有机凝胶微相形成的异质界面,建立了具有明显差异的阴/阳离子的跨界面传输能垒(ΔE)。在两相凝胶体系中,多个异质结界面进一步放大了离子传输差异,从而提高了净离子流的产生效率。此外,内部水凝胶微相结构模拟了电鳗阵列排布细胞的功能,可原位建立稳定的内盐差梯度。在压电过程中,由内盐差梯度产生的化学势进一步诱导高通量离子传输,显著提升了压电能量转换效率。通过构建稳定的压电元件,该系统可连续输出压电能量达24小时,最大功率密度达150 W/m³。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该材料的离子压电神经调控装置。该装置可与瘫痪的迷走神经连接,利用压电信号成功调节啮齿动物的血压。通过优化压电离子系统的离子特性,异质界面门控效应能够进一步调节离子传输效率,从而实现对相关神经调控过程的精确控制。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受电鳗启发的异质界面设计策略,为高效离子信号传输和压电能量转换奠定了基础,在仿生机器人、神经假体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期刊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受电鳗启发的内盐差梯度双相异质界面材料实现高效压电能量转换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330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