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理化所举办第四十七期“未来青年论坛”专家报告会

稿件来源: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18

1月17日,应理化所 “未来青年论坛”和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邀请,复旦大学陆平教授、浙江大学陆展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王从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叶松研究员、北京大学王剑波教授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分别作了题为“张力环的立体选择性构建及应用”、“低价态丰产金属铁、钴不对称催化”、“过渡金属催化的资源小分子转化”、“氮杂环卡宾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卡宾转移反应”的学术报告。

陆平教授详细介绍了以含有张力环骨架的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分子为导向,利用精准修饰策略下张力环的立体选择性转化,或光激励下环合反应的调控,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多样性张力环化合物的策略。陆展教授系统阐述了基于“含氮多齿配位、氧化还原活性、非对称性”的配体设计理念,发展非C2对称NNN三齿手性配体,及其稳定的钴、铁配合物在烯烃的不对称氢化和氢元素化反应中的应用。王从洋研究员重点介绍了通过金属-配体体系的设计合成、氮气络合物的分离表征、碳-氮键形成反应的开发、过渡金属催化物种的再生等构建催化固氮循环的策略。叶松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氮杂环卡宾催化有机分子经烯醇、α,β-不饱和酰基唑、对醌、三烯醇等中间体高效高选择性转化策略,及其与光/金属协同,实现卤化物、简单烯烃及碳氢键参与的酰基化反应等。王剑波教授着重讲述了经由金属卡宾中间体的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及其应用到高分子聚合反应如卡宾偶联反应、卡宾C1聚合、环丙烷化聚合等反应,实现一系列新型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策略。报告精彩纷呈,为理化所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报告结束后,五位教授/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陆平教授作报告

陆展教授作报告

王从洋研究员作报告

叶松研究员作报告

王剑波教授作报告


报告人简介:

陆平,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6年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6月入职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张力环化学,金属有机合成,活性分子及天然产物合成。曾获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资助,德国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17),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1)。

陆展,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2003年和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分别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麻生明院士。2008年,加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系,分别师从Shannon S. Stahl教授和Tehshik P. Yoon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底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被聘为特聘研究员并开展独立研究工作。2018年底晋升教授。独立工作后,研究集中于丰产金属铁、钴不对称催化和可见光催化领域,提出了手性配体设计新理念,建立了低价态丰产金属催化新反应和新策略,促进铁系金属催化发展,已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Acc. Chem. Res. (1), J. Am. Chem Soc. (7), Angew. Chem. Int. Ed. (7), Nat. Commun. (5), and Chem (1),被他引5000余次,撰写英文章节4章,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资助和荣誉。

王从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席振峰教授);2005-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和德国明斯特大学Frank Glorius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导;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锰族金属有机催化、金属卡拜催化和氮气固定。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中国化学会“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锰元素代言人等荣誉,现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和Gree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副主编。

叶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氮杂环卡宾催化为主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199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入选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获得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相关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剑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83年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84年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留日预备学校学习,同年赴日留学。1990年于北海道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分别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做博士后。1995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6-2010年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2020年期间担任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卡宾经由的催化反应、有机硼化学以及聚合反应等。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获“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等奖励。担任Wiley杂志社Journal of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以及《有机化学》杂志副主编,担任Organic Letters,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中国化学》,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编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