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2021年全国仿生智能材料博士后前沿论坛暨未来技术青年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人事处 发布时间:2021-10-09

  为打造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前沿探索,促进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2021年全国仿生智能材料博士后前沿论坛暨未来技术青年论坛”于9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主办,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承办,来自5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博士后和青年学者参会。

  本次论坛以“面向未来技术、聚焦仿生材料、探索前沿交叉”为主题,特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帆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管理处处长薛万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基金管理处处长陈颖、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处长张燕和副处长李晓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涛、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秘书长衣冰出席活动。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人事处处长许颖主持。

  薛万里处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博士后制度实施36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发起单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最后,殷切勉励青年人才要潜心科研,为建成首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燕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国博管办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已成功举办多届主题鲜明、突出多学科交叉的博士后学术论坛。此次论坛,以仿生智能材料为主题,紧扣时代热点,更具意义。中科院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目标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聚焦主责主业,集中优势力量,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王树涛副所长代表理化所感谢主办方的支持,并从国家政策出发,指出年轻人迎来了科研的夏天。随后,王树涛副所长从理化所基本情况、代表性科研成果、青年科学家培养及下一步发展思路等方面对理化所概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到,青年人才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埋头苦干练内功,脚踏实地求发展。

  江雷院士做了一场极具启迪性的精彩报告,指出创新科学研究的三个境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具体归纳为“原创科研选题的八个层面”,同时,结合自身在构建“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体系”研究中的丰硕成果展示如何践行上述方法论。他以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传授了科研选题的技巧和智慧,并重点告诫青年人才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创新,需要有自己的标签,不要盲目跟风为他人做“轿夫”。

  夏帆教授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利用纳米孔道“界面匹配”效应进行生命分子检测的原理、思路与成果,阐述了展开纳米孔道生物检测研究的三个阶段,并分享了自己关于“超小孔径超快传输”、“钾离子通道选择通过性”等课题的创新科学猜想。

  王树涛研究员回顾了“结构匹配和分子识别的协同仿免疫界面识别”理念的凝练、提出与发展历程,分享了防免疫CTC捕获芯片、乳液界面可控微球、单向导湿织物、防血痂伤口辅料等方向从基础到应用的最新成果,通过上述实践展示出如何做有自己特色的科研工作。

  论坛设“仿生超浸润化学与材料”、“仿生结构功能材料”和“仿生功能器件及其他智能材料或未来技术”3个分论坛和墙报展示区,通过报告交流和墙报展示的形式,参会人员相互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学科交叉,寻求学术合作。

  为了给博士后和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论坛安排了面对面沙龙活动。特别邀请到闻利平研究员、张铁锐研究员、田野研究员、丛欢研究员、陈勇研究员,肖凯、万思杰和赵创奇等八位青年才俊,与参会人员就青年科研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如何适应角色转换与平衡生活”、“如何申报科研项目或发表顶刊论文”、“如何进行特色选题”等问题进行经验分享和探讨交流。

  所有与会人员积极参与优秀成果的评价打分,论坛评选出最佳口头报告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最佳成果展示一等奖和二等奖。

   

2021年全国仿生智能材料博士后前沿论坛暨未来技术青年论坛

  

人社部专技司博士后管理处薛万里处长致辞

  

中科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张燕处长致辞

  

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副所长致辞并介绍理化所情况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作专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帆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中科院理化所人事处处长许颖主持开幕式

  

中科院理化所田野研究员主持专题报告

  

大会现场1

  

大会现场2

  

沙龙报告会现场

  

第一分会场

  

第二分会场

  

第三分会场

  

颁奖典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