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能源学堂”系列讲座第七期开讲

稿件来源:热力过程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9-01-18

1月9日,由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党支部以及中科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的“能源学堂”第七期讲座开讲。

本期开讲嘉宾清华大学杨震副教授作了一场以“水处理膜污染层多孔结构及渗透特性”为主题的报告。杨震副教授在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任教,是清华大学221基础研究人才奖获得者,2008-2010年在美国普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气液相变(沸腾和凝结)传热、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太阳能热储存等方面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他引1000多次。

杨震副教授详细介绍了介绍膜生物反应(MBR),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而水处理膜表面易形成污染层而造成膜污染,制约了MBR技术的推广。报告首先分析待滤液成分,开展浸没式膜分离实验,研究膜污染层的过滤特性;进而对膜污染层结构进行了三维重构与流体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膜污染层的孔隙结构对过滤特性的影响。

在膜污染层过滤特性方面,杨震副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搭建浸没式膜分离系统,将活性污泥混合液分离成悬浮固体液和上清溶液两种成分,对其分别开展研究,得到三种不同过滤曲线并进行拟合。相关研究还讨论了改变曝气强度对三种滤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活性污泥混合液中两种成分的共同作用对过滤特性的影响。针对膜分离实验后提取污染层样品的方法,报告介绍了可以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对膜污染层的微观多孔结构进行观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得到多孔介质的光学切片图,再通过图像重构方法建立膜污染层多孔介质的三维结构,获取多孔结构参数,并对该三维结构进行网格划分进而开展流体力学计算,获得膜污染层的渗透率,通过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了CFD计算、图像处理以及三维重构的可靠性。

报告讲述精彩,内容充实,到会师生认真学习并做了详细记录,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对于个人的课题学习及相关科研思路有很大帮助。

杨震副教授做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