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在李来风研究员和周远院士的带领下,在我国超导和低温物理创始人洪朝生院士和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的倡议下,依托国家重大科研装备专项“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和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先进高场磁体及低温特性研究”项目,在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下,建立起国际高水平的低温物性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了ITER组织的严格苛刻的国际评审与现场考核,成为国际上三家(另外两家为日本的JAEA和德国的KIT)具备国际独立实验资质的平台之一,承接并圆满完成了ITER磁体及馈线系统相关材料低温实验任务,并于近日通过了ITER专项的项目评审,得到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为我国受控磁约束聚变能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在实验能力不断规范和完善的同时,该中心基础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借助于低温实验技术,该中心在反常热膨胀材料、热电材料、低温绝缘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发表多篇文章(Adv. Fun. Mater., 2016,26,6025;Appl. Phys. Lett., 2016 109, 042102;Phys. Chem. Chem. Phys., 2016, 18, 20276等)。与此同时,该中心的学科交流也日益广泛。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聪教授、理化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林哲帅研究员等研究团队与该中心密切合作,借助该中心变温XRD (能够进行13K-1500K范围内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谱测量)、PPMS(能够进行0.05-400K 范围内的材料磁,电,热性能测量)、低温力学等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氟化钪体系、锰氮化合物体系、硼酸盐体系等材料的反常物理性能,合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J. Am. Chem. Soc., 2016, 138, 14530.;Appl. Phys. Lett., 2016 109, 181901;Adv. Mater., 2016, 28, 7936;Adv. Mater., 2015, 27, 4851;Chem. Mater., 2015, 27, 2495;Chem. Comm., 2014, 50, 13499等)。此外,在我国长征5号运载火箭、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航集团飞机螺旋桨等国家重大工程所涉及的材料中,都有该中心提供的低温实验数据保驾护航。
据悉,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国家级低温物性计量认证机构的平台优势,整合多层次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国低温物性实验水平,帮助科研院所积极应对实验难题,为质量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
ITER专项结题验收会(2016年12月)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