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子在未来的柔性显示、光伏器件、照明、远程医疗、屋顶发电、可卷绕OLED电视和个人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开创巨大的新兴市场,因此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材料制备和规模生产,特别是高性能(导电性、稳定性、低温加工等)导电墨水的研制成为制约印刷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分散体系化学与材料研究组在印刷电子用金属墨水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纸基上直接书写的、低温(200℃)后处理加工的导电墨水制备方法,以银纳米粒子(20wt%)或有机银化合物为功能材料制备导电墨水。墨水装载在普通中性笔中即可在复印纸、硫酸纸上直接写出所需导线或小型电子器件图案,加工后电阻率分别为2.14×10-4和3.26×10-4Ω·cm。可成为传输电流的导线,可为天线、小型的LED显示装置供电。该方法在柔性电子、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咖啡环效应”与“溶剂收缩效应”是获得高性能印刷电子薄膜的常见困扰问题。通过选择和调配溶剂,研究组建立了减弱这些效应的方法。与已报道的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或液态金属/合金墨水相比,研究组研制的有机银墨水技术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流程短,不易堵头,后处理温度低等特点。与以往的墨水图案化技术相比,所研制的墨水具备可直接印刷、书写等优势,适用面广。研究还揭示了低温加工过程中银线条的导电性能演变规律和调控因素。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J. Mater. Chem(2012, 22, 23012)。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