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李嫕
  • 性别: 女
  • 职称: 研究员
  • 职务: 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学历: 理学博士
  • 电话: 010-82543518(办公室)
  • 传真: 010-82543518
  • 电子邮件: yili@mail.ipc.ac.cn
  •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简  历:
  •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聘为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1999年,在美国依利诺伊大学厄巴拿-香槟分校(UIUC)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对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JSPS高级访问学者)进行访问。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所青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合成光化学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大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刊物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助理主编,光化学专业刊物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常务副主编。多年来一直从事光物理、光化学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
    社会任职:
  •  
    研究方向:
  • 新型超分子体系的设计构筑;超分子体系中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和CO2还原;高灵敏高选择性化学传感器;新型光功能材料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1.973项目 “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子课题负责人,2012-2017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基于超分子体系的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3-2017年);

    3.973计划子课题“基于同步辐射静态表征技术的若干纳米材料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研究”(分课题负责人,2010-2014年);

    4.02科技重大专项“极紫外光刻胶材料和实验室检查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1-2013年)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树枝形聚合物修饰模拟[Fe-Fe]氢化酶体系电子转移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2012-2015年)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非共价包结作用参与的树枝形聚合物体系的构筑及体系中能量传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2013年)

    此外,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参与完成973计划子课题两项。

    代表论著:
  • 1.       Y. Li* et al., ‘ Dendrimer-Encapsulated Pt Nanoparticles: An Artificial Enzym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J. Phys. Chem. C, 2012, 116(19), 10516-10521.

     

    2.      Y. Li* et al, ‘A Rapid Aqueous Fluoride Ion Sensor with Dual Output Modes’,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4915-4918.

     

    3.      Y. Li* et al,, ‘Dendrimers: A Mimic Natural Light-harvesting System’, Chem. Asian J., 2010, 5, 992-1005 (invited focus review).

     

    4.      Y. Li* et al., ‘Enhancement of Energy Utilization in Light-harvesting Dendrimers by the Pseudorotaxane Formation at Periphery’, J. Am. Chem. Soc., 2009, 131(25), 9100-9106.

     

    5.     Y. Li* et al., ‘Light-harvesting and Photoisomerization in Benzophenone and Norbornadiene Labeled Poly (aryl ether) Dendrimers via Intramolecular Triplet Energy Transfer’, J. Am. Chem. Soc., 2005, 127(7), 2165-2171.

    获奖及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