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生(1920.10.10——2018.8.19)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长期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发现半导体锗单晶中低温电导与霍尔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作为建立具有液氢和液氦条件低温研究室创始人,致力于推动我国低温工程与应用超导的研究、教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清华、北大、科大物理教授,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由于对中国与国际低温工程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2000年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门德尔松奖。 More...
陈创天(1937.2.18——2018.10.31)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晶体材料专家,长期从事晶体材料研究,提出了“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并成功地运用于新型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研究中。他领导的研究组相继发明了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BBO和LBO,近年来又陆续发展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BF、RBBF、SBBO和KABO等,并同合作者一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Nd:YVO4 激光的6倍频谐波光输出(177.3nm)和Ti:Sapphire激光4倍频谐波光(200nm-170nm)输出,其中177.3nm谐波光已成功应用于光电子能谱仪中。国内外科学界认为,这一进展对推动光电子能谱仪的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本人曾获美国光电子工业技术成就奖、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等。 More...
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可调谐激光、全固态激光器和光学非线性过程研究,指导学生发现光学参量效应相位匹配折返现象的普遍性,合作发明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复合腔光参量激光器,高功率宽调谐纳秒、皮秒和飞秒光参量激光系统。合作研究深紫外谐波产生,并提出多种专利技术,实现了1μm激光的6次谐波和深紫外宽调谐激光。牵头研制出全固态高功率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器,在国内率先实现激光大屏幕投影显示。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1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More...
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