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暖阳,一树花开——与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团队的一场际遇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2

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

有高度、有深度的

老科协团队

他们永远不服老

永远心系研究所的发展


他们的一言一行

已然成为我们

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生命中

不可磨灭的印迹

而我们的故事

还在继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有一支富有活力的老科协队伍,他们心挂研究所发展,低调行事却竭尽所能为一线科研团队排忧解难。大家始终保持着和煦向上的心态和不停学习的步伐,珍惜着宝贵的韶光,发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将老科协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通过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的科普活动平台,我有幸结识了一群令人景仰的前辈,所在的研究团队多次受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的热心帮助,团队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低温生物医学和室温液态金属方向,均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的助力。

助力国产低温医疗器械转化和推广应用


自团队负责人刘静研究员1999年回国组建研究团队以来,为改变恶性肿瘤类重大疾病的高效治疗面临困境的现状,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低温高温复合治疗医疗器械(简称“冷热刀”)的研发。至2015年,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工作,团队完成了设备原理验证、软硬件调试开发、动物实验、标准制定、型式检验以及从设备原型到实验室样机、工业化样机的研发等诸多环节。此时,冷热刀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初步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反馈。但仪器的获批上市仍然需要渡过层层审批的难关,十几年的投入是否能获得临床和市的认可,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时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理事长徐家远研究员(曾担任理化所第一任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张亮研究员(低温院重点实验室的一名资深老师),他们将冷热刀研发的压力都看在眼里,一直对团队的研究进展十分关心。2015年9月17日,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举办了以“低温微创---治疗癌症的利器”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交流活动。沙龙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协领导、冷冻消融临床一线的医学专家、理化所老中青科研人员共40人出席。

沙龙由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副理事长张亮主持交流活动,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理事长徐家远作了开场致辞,希望大家能在沙龙报告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积极帮助推进冷热刀相关的工作。在此次学术沙龙上,刘静教授介绍了团队在低温生物医学领域长期不懈努力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团队设计完成的治疗设备的研发过程、基本技术状况和临床试验效果。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科主任杨威武主任医师介绍了他们用低温冷冻法做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胡凯文教授从中医理论和治疗理念出发介绍了微创冷冻消融技术在现代中医肿瘤治疗体系中的应用。三位专家以低温冷冻微创治疗为切入点,围绕肿瘤微创精准治疗中的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途径、低温冷冻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肿瘤绿色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报告结束后,老科协专家们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原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王贵海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冷热刀与氩氦刀的原理区别与技术优势,时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副理事长陈萍老师就冷热治疗与中医药结合的优势发表了看法,中国科学院原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桂文庄老师对冷热刀的临床试验与上市审批的进展情况等进行了仔细的问询。最后,王贵海研究员对沙龙进行了全面而中肯的总结,肯定了理化所团队在低温微创治疗上的技术优势与临床进展,指出冷热刀医疗器械的认证要更多地依靠企业,跟企业结合。

在本次沙龙活动中,专家们形成了三点共识: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前景的治疗技术,要争取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和经费支持;②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医的结合,尽快推动国产化;③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整体综合治疗的理念,积极支持基于低温医学的综合治疗研究,推进癌症低温治疗更快发展和更广普及,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福音。沙龙富有成效的讨论与认识促进了低温学科的建设,加强了医疗器械研发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术沙龙交流讨论中专家们的建议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使得我们团队获益匪浅。在此后的进一步研发中,团队攻坚克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瓶颈,使得高低温肿瘤微创治疗设备的性能进一步获得提升,顺利通过了临床验证实验。2017年2月,由团队与技术转让企业海杰亚公司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集高低温消融治疗功能于一体的康博刀复式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系统--“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包括分体式与一体式两种型号),均获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III类有源医疗器械注册证(图1),产品授权使用范围为“临床中除空腔肿瘤外的实体肿瘤冷冻治疗”。为了研发这一临床上要求最为严格的三类医疗器械之一——人体介入式治疗系统,研究团队完成了大量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艺摸索,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微创超低温冷冻设备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前沿医疗装备研制经验,设备本身也从最初的工业化样机逐步优化发展成多型号多规格的商业化产品,在多家权威低温医疗机构组织实施的临床应用案例中全部获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鉴于以上成果,低温冷冻治疗技术荣获了201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最具潜力奖”。

图1.高低温复式肿瘤微创治疗装备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是国际原创产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时,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医生了解产品、认可产品,患者接受产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为加快公众认知度,2021年,经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专家云宏年老师牵线搭桥,老科协专家佟振合院士协助团队以冷热刀为主题录制了央视一套《院士说科技》栏目(图2),大大拓展了公众对低温冷冻复合消融技术的接受度。在节目播出后,很多肿瘤病患的家属通过种种方式联系到我,咨询了低温治疗的具体情况,我们也尽力帮助他们联系了合适的医疗团队。

图2.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专家佟振合院士助力低温冷冻复合消融技术科普实践

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让、产业化到临床验证是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团队低温治疗仪器冷热刀的产学医研转化过程中,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以学术沙龙作为交流和联系的纽带,通过沙龙组织对口专家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共识,为研发团队发展提供了思想源动力;通过科普平台帮助团队向公众普及了冷冻消融知识,大大拓展了公众对高低温复合微创治疗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主办高端沙龙促液态金属科研与应用双发展


在2001年初,团队围绕当时国内外业界均鲜有涉足的常温液态金属领域,同时展开了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探索。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先后取得一系列全新科学发现和底层技术突破,特别是在液态金属芯片冷却、先进能源、印刷电子/半导体与3D打印、生命健康以及柔性智能机器等领域均取得了引领性原始创新,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体系,有关成果在国内外业界产生了持续广泛的影响,被认为可望成为改变传统工业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技术。部分前期努力已开辟出了一系列有着显著科学意义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新领域,有可能为一些工业前沿如精密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装备以及生物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随着国内外众多实验室的纷纷介入,液态金属研究已从最初的冷门演变成国际上广受瞩目的重大热门方向。可以说,液态金属物质科学技术及应用繁荣发展的大幕已然拉开。

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报送的“常温液态金属:将如何改变未来?”项目经过严格评审,获得中国科协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为了确保沙龙活动的万无一失,老科协理化所分会老师们提前数月启动了组织活动,动员了多位富有经验的老科协专家加入到这次活动中持续发光发热。

2017年7月28日,中国科协学会中心领导、院老科协及理化所分会的主要领导莅临理化所,为沙龙活动进行了第一次研讨和演练。针对报告中的问题,大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建议对报告内容进行浓缩,并进一步凝练报告中的科学问题。为了确保报告质量,8月16日,在理化所老科协办公室再次召开了老科协理事扩大会,请团队骨干人员对报告内容再度进行了演练,并落实了沙龙邀请信及其它会务问题。8月24日,老专家们与科研团队对报告内容及活动细节进行了深化与商讨。

经过充分准备,2017年9月5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感光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工作者协会理化所分会承办,以“常温液态金属:将如何改变未来?”为主题的第12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范围材料、医学、化学、工程热物理等领域的40余位专家参加了学术讨论(图3)。专家们以室温液态金属的物质科学问题为主要背景,从前沿基础研究、液态金属柔性智能机器人、液态金属生物医学技术三个专题,提出了液态金属系列新概念(如液态金属计算机)和新效应(如量子计算等)来拓展现有的新材料体系、智能机器人理论和技术及生物医学材料学体系。

图3. 中国科协第12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现场

为进一步加强交流效果,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团队还特别安排了嘉宾们现场走访参观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实验室展厅(图4),并在参观活动后进一步深入研讨了各种合作与发展的可能性,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不设限的探讨,各种观点的碰撞激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

图4. 实验室现场参观与研讨(下图右二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桂文庄,右一为原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理事长徐家远

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和程序,为了忠实地记录此次研讨会中的主要观点和发言,在沙龙活动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的老师们又在第一时间组织了文集的撰写。根据会议现场的速记与讨论记录,团队整理了相关的初稿。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桂文庄老师及科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的齐志英老师对文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细致校正,云宏年老师专门联系了出版社的编辑老师进行对接,理化所分会的徐家远、陈萍、张亮、牛桂萍、张彦等老师也在协助凝练沙龙的科学观点,展现出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2019年6月,《常温液态金属:将如何改变未来》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图5)。文集除了汇集专家们在液态金属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热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以及柔性机器人等方面问题的交流观点和思考脉络外,也展示了经过深入讨论所凝练出的若干个新概念、新效应、新观点。这些富有成效的讨论无疑对促进液态金属物质科学及应用的发展、推动学科的交叉、加强学者之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5.《常温液态金属:将如何改变未来》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


后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那一群可爱的人


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发展的历史上,有着大家公认的“黄金组合”,他们是主持大局的前理事长徐家远老师、热心干练的前副理事长陈萍老师、低调务实的云宏年老师、文字功底深厚的齐志英老师、专业素养极深的张亮老师。

他们在活动的策划、筹备、执行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中体现出极端认真负责的办事风格。在液态金属沙龙活动中,为了保障深度研讨的效果,也为了倡导中国科协“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气氛”的宗旨,陈萍老师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坚决不请唱高调唱赞歌的嘉宾,严格控制参会人数。这两个要求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嘉宾时间、数量的不确定与难协调等诸多问题,,嘉宾的名单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才达到老科协的要求。老科协理化分会的老专家们在正式活动前,还亲自到会场进行布置,仔细商讨着各种细节(图7),并贴心地嘱咐我们尽量少地占用科研时间。而他们却把事情做到了前面,齐志英老师一早就把沙龙活动的新闻通稿框架搭好,在活动结束第二天就拿出了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除了文中一处不确定的专业技术问题请张亮老师补充之外,其它地方竟改无可改。

图6.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的老师们提前布置会场左一为时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副理事长陈萍研究员

在沙龙活动之余,他们常常关心、时时挂念着科研一线的进展,保持着不停学习的步伐,并且利用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去帮助一线团队更好地发展。陈萍老师和张亮老师曾贴心地就液态金属研究方向的发展多次跟团队负责人谈话,并给出可行的建议。 

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老科协团队,他们永远不服老,永远心系研究所的发展(图7、8)。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然成为我们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迹,而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7. 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参加理化所组建20周年纪念大会

图8.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理化所分会参加理化所升国旗仪式

作者:饶伟
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