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 >> 纪念理化所组建20周年 >>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曹怡对感光所及我国光化学事业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于197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75年中科院任命的感光所第一届领导班子是以行政干部和年轻大学毕业生为主的五人领导小组。当时,曹怡在业务处从事具体科研组织与领导工作。
1977年初,曹怡、蒋丽金、吴世康、许慧君、张俊逸、任新民等人就认识到只从事感光材料研究学科面过窄,不利于感光所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在中科院的发展。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感光所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同。
光化学是国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个新的化学分支学科,在70年代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而我国当时还完全是空白。光化学也可以说是感光化学的学科基础,开展光化学研究,既与感光化学研究方向相符,又扩大并加深了感光化学研究,并与国际新兴化学分支学科研究接轨。这种认识与想法,也得到了中科院有关领导与部门的支持。
之后,感光所有机与高分子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就开始光化学资料与文献的调研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考虑今后研究工作的选题。1977年张建成、樊美公将英国化学家C.H.Wells的“分子光化学导论”一书全文翻译成中文(全书共6章,张、樊分别翻译前4章与后2章,中译本书名简称为“光化学导论”)。在感光所图书馆资料室的联系与出资帮助下,迅即打印了数百册,分发给全所及外单位有兴趣的专业人员学习。
这些都为感光所光化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打倒“四人帮”后,文革体制下任命的五人领导小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中科院领导改组感光所领导班子时任命曹怡为感光所首任常务副所长,因所长一直缺任,不久后曹怡即改任所长;任新民任业务副所长,主要领导感光材料的研究工作。在曹怡任所长的几届所领导期间,王尔鑑、佟振合等曾先后任业务副所长,协助曹怡领导和管理科研工作。
曹怡在办公室
曹怡从在业务处到所长任职期间对感光所光化学研究室的组建工作都非常重视。当时感光所从事感光材料研究的一百余人已成立了5个感光领域的研究室。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和生物化学专业科技人员共一百余人,在1977年末组建为一个统一的光化学研究室,被称为第六研究室。曹怡兼任室主任,吴世康、蒋丽金任副主任。六室下设有机光化学、高分子光化学、胶体与界面光化学和生物光化学四个大研究组,由曹怡、吴世康、柳正辉和蒋丽金分任各研究组组长,四个大研究组又都分设若干课题组。各课题组研究方向彼此不同,由课题组长具体领导组织各自的研究工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曹怡所长还高瞻远瞩地在感光所开设了过去科研工作从未涉及的量子有机课题组,以促进光化学的基础和理论研究,并选派当时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刘新厚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听受刘若庄教授的量子化学等课程。后来,刘新厚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术带头人,继而先后任感光所的副所长、理化所所长、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
曹怡所长一直注重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锐意改革,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感光所科研室、组又几经变革。最后于1984年,在她主持下,感光所解散了全所所有的研究室,成立了直属研究所的数十个独立的研究组(课题组)。事实证明,这种大胆的改革是建立了一种成功的科研体制,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感光所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这种科研体制在她离任所长后仍然继续保持到理化所的组建之前。
为推动感光所光化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曹怡积极大胆的利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8年初开始,她就不断邀请国际著名光化学专家来所讲学,也曾派出本所多名科研人员到国外著名光化学实验室进修学习与开展合作研究。这些早期派出进修学习的年轻科技人员,绝大多数都如期回所,成长为光化学的科研骨干与学术带头人。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感光所的光化学研究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外差距很大。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曹怡首先在其任职初期就聘任了国内著名化学家高振衡、冯新德、刘若庄教授任本所兼职研究员,协助指导光化学研究工作与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曹怡又将目光投向国外,不断邀请国际著名光化学家来所讲学、指导科研工作、协助培养人才和帮助实验室的建设。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杨念祖教授、密什根大学的田心棣教授、夏威夷大学的刘绳熙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的藤岛昭教授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周原朗教授等都为这些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感光所和我国光化学事业的发展。
左起:梁晓光,蒋丽金,外宾,曹怡,耿燕
曹怡还早在1980年就开始注意国外青年人才引进工作,当年她大胆引进了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即多年在美从事光化学研究的梁晓光博士和陈玉仪博士夫妇,并力排众议直接将这对年轻人聘任为副研究员。要知道那时国内的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可还是刚刚提为助理研究员职称啊!二人果然在工作的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除积极搞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外,他们首先拆散了从国外带回的著名光化学家美国福特教授的英文名著《现代分子光化学》一书,组织六室一批科技人员将全书翻译成中文,书稿审校主要由姚绍明等人承担,经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曹怡所长支持下,他们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开设了《有机光化学》及《光化学合成》课程。这是我国教育系统最早开设的光化学课程,积极推动了我国光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为了扩大光化学在全国的影响并推动我国光化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发展,曹怡于1980年及1984年先后组织了两次全国光化学会议,并于1985年组织了我国主持召开的首届北京国际光化学会议。此后,感光所又曾多次成功组织国内与国际光化学会议,并多次组织了中美、中日双边光化学会等,使我国的光化学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一些国外的光化学专家,私下谈论起曹怡时,称她为“Dragon Lady”(女强人)。
曹怡于1985年组织了我国主持召开的首届北京国际光化学会议
在感光所已成为我国光化学研究中心及学术领头单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光化学研究的发展,曹怡于1980年代组织申请了感光所光化学开放实验室,后升级为中国科学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她还早在1987年10月就组织申请成立了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曹怡任主任,吴世康和樊美公任秘书。至今,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学术活动活跃,大大推动了我国光化学事业的发展。
在1993年她已64岁时,她才离开感光所所长的位置,由著名年轻光化学专家佟振合任职感光所所长。离任所长后,曹怡又任职中科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直至1999年退休。1999年组建理化所时中科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的主体并入化学所。
曹怡在70岁高龄退休前后,又为我国光化学工业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她聘请了在瑞士工作的德国著名工业光化学专家弗特诺(K.Pfoetner)博士来所合作,引进并组织研究改进了维生素D3生产工艺。曹怡虽已70多岁高龄,仍为此项工作奋斗不停,在张宝文研究员等人的密切配合下,联合浙江花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工业放大扩试,直至推向工业生产。该项目产业化的成功,一举打破了维生素D3生产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掌握维生素D3先进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并为我国光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花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已于多年前就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并于2014年10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怡的一生都献给了感光所和我国的光化学事业,并为此做出了光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