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 >> 纪念理化所组建20周年 >>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记老所长曹怡
我于1989年进入原感光所办公室(当时为所长办公室),有幸在老所长曹怡手下工作多年。曹所长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知难而上的开拓精神,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在与原感光所的一些老同志交谈中,通过历史回顾,普遍认为,曹所长在开创我国光化学研究领域、推动光化学方法合成VD3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在理化所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理化所的功劳簿上,理应记录下她的功绩与荣光。
曹怡所长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中科院化学所开辟了感光化学研究方向,催化胶体研究室和有机化学研究室合作,投入到特种胶片的研制。曹所长从理论有机研究转向感光胶片的剖析与合成,她是有机方面的负责人之一,配合感光胶片研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高速航空片99任务和卫星用胶片160任务,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75年,感光化学研究所成立,曹所长进入所领导班子。1978年起先后任感光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1986年任感光所所长。她是感光所第一任所长,也是当时中科院为数极少的女所长之一。
七十年代中后期,曹所长同蒋丽金、吴世康等化学家一道,在国际科技发展态势分析、文献调研和广泛考察的基础上,选定了当时在国内基本上仍处于空白领域的光化学作为研究方向,开始了我国在光化学研究领域的系统研究。曹所长先是从事利用光化学反应开展新合成方法研究,八十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的机理研究,逐渐发展到从事高技术应用背景研究;不仅在模拟光合作用方面提出先进的模型体系,而且在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使所从事的研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分别于1988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中科院二等奖。
1985年,在原国家科委和中科院支持下,感光所筹备和主持了北京国际光化学学术讨论会,曹所长担任会议主席。当时国际上光化学研究比较活跃的著名光化学家大都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极大促进了我国光化学研究的进展,同时也扩大了我国在光化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曹所长先后成功地组织了多次国际光化学学术会议和中日、中美双边合作会议并担任主席。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感光所与国际知名的光化学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广泛。国际知名的化学家,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杨念祖、密执安州立大学田心棣、夏威夷大学刘绳熙,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周原朗,日本东京大学藤岛昭等多次来所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
感光所还先后组织翻译和编写了光化学教材和专著,并多次组织筹办了全国性光化学培训班。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感光所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加,成为国内光化学研究最为集中和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1990年,在曹所长及其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感光所成立了中科院光化学开放实验室,从此我国有了第一支以光化学命名的研究团队。光化学开放实验室初始阶段,运行经费要靠自筹。当时研究所的经费状况远非今比,为争取经费,更为了光化学研究的发展,曹所长风尘仆仆,多方奔走,找到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的有关领导、专家和主管部门,讲成绩、摆困难、争项目、求支持。
为落实中科院对开放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的要求,在曹所长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聘请了一批海内外著名化学家担任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兼职教授、名誉教授,除前面提到的海外化学家外,国内一些著名化学家,如北京大学冯新德、吉林大学沈家骢,北京师范大学刘若庄、上海有机所蒋锡夔、化学所黄志镗等人物都曾在开放实验室任职,至于对开放实验室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的著名化学家更是不胜枚举。当时这些化学家的兼职费用是相当低的,是曹所长的谦逊、真诚和勤奋感动了他们,他们也以科学家的严谨、直率和真知灼见回报感光所,为光化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曹所长任期内的十余年间,感光所的光化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光化学研究基地之一。这一阶段的历史表明,曹所长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光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
与此同时,在刘敦、任新民等感光化学家以及一批中生代才俊的共同努力下,感光所的感光化学研究始终保持国内最高水平,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任务;在江龙、俞稼镛等人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感光所的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创造性工作。由此,研究所从单一的感光化学学科发展成为以感光化学、光化学和胶体与界面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化学研究机构。三大学科方向明确,相对独立,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多次获得院领导的赞誉。
曹所长从所领导岗位卸任后,重返科研岗位。她同研究室科研人员一道,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系列开拓性进展,光化学合成VD3即是突出一例。九十年代初,该室研制出一条不同于国际上现行通用的方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光化学合成VD3的工艺路线,该路线具有步骤少、产率高、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实验室成果是否继续向下游做下去,科研人员一时决心难下。在此关头,曹所长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着力推动该成果的转化转移。她鼓励大家知难而上,完成中试试验。因为只有经过中试的成果,才更具有产业化前景。
1996年,感光所与浙江花园集团就光化学合成VD3项目达成中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均要投资,而感光所的投资全部靠的是贷款,这就意味着项目必须成功。背水一战,压力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曹所长同室内人员一道,在原感光所工厂车间展开了紧张的中试试验。他们与花园集团的人员密切合作,从方案设计、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到工艺路线的改进优化,其中的艰辛只有亲历其境的人方能体会。当时的曹所长已年近七旬,她的精气神一点也不输年轻同志,她和参试人员一起反复试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她还动员老伴赵士达老师也加入到攻关行列。在试验最关键的阶段,她和参试人员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休息。经过共同拼搏,1998年4月,VD3前体7-去氢胆固醇中试成功,1999年9月产生合格的VD3产品,完成中试放量,2000年顺利完成全部中试任务。“VD3生产新工艺”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调研VD3中试车间,左一为曹怡
2000年,该新工艺以2000万元价格转让给花园集团,2001年底花园集团利用该工艺建成的第一条年产6吨的光化学生产线正式投产,第二年即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利润达3344万元。2004年11月又在杭州下沙开发区新建了VD3生产厂,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VD3生产企业。据统计,花园高科公司生产的VD3产品已占世界总量的75%左右,占国内产量的90%以上,VD3系列产品有80%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以VD3为主打产品的花园高科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回顾VD3生产新工艺中试成果转化过程,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宝文研究员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深有感触地表示,多亏有曹所长的胆识和魄力,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实验室研究的有机化学家,曹所长在其科技生涯即将谢幕之际,勇于挑战自我,转变运行轨迹,并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积极倡导和推动,而且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不得不令人钦佩之至。
今年是理化所组建20周年。“组建”说明理化所是有科研积累和精神传承的。理化所今天的辉煌是全体理化人,包括理化所前身各单位的几代人共同铸就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及他们建立的功绩,不应随着时光的流驶而黯淡,他们的优秀品质也不应随着社会发展而流失。今年也是曹所长90华诞之年,谨此向她老人家表达崇敬和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