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20周年
     首页 >> 专题 >> 纪念理化所组建20周年 >>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怀念刘敦老师

发表日期:2019-06-04来源:齐志英 理化所退休职工放大 缩小

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原感光化学研究所和中国感光学会共同创办的学术性刊物《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学报正式出版,刘敦老师是学报的第一任主编,第二任主编为任新民老师,第三任主编为吴世康老师,第四任主编为佟振合老师,我当时是学报的一名编辑。学报筹办于1982年,经过一年征稿、选稿、改稿、编辑及与科学出版社联系交稿印刷,直至1983年第一期正式发行。作为首任主编,刘敦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对每一篇论文的学术论点他严谨认真审阅把关,每一篇文章的文字表述是字字句句反复斟酌。经常是一篇文章改了又改后又不厌其烦地与作者认真沟通,以达到最高发表要求。为提高大家的写作和编辑水平,他经常指导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篇来搞的审阅、编辑、校对等过程,以达到最佳出版效果。他经常说,学术刊物上出版的每一篇文章不仅是一项学术成果的发表也是对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指导和启迪,要力争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在读到这本刊物时有所收获,更为达到这一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学报刚出版到第三期时刘敦老师不幸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学术刊物编辑出版打下的严谨认真的良好基础,一直延续至今。

1978年首次参加“国际感光科学大会”的中国代表

(左一 :沈涛, 左二 :刘敦, 右二:任新民, 右一 :吴世康)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科技界与国际间科技交流的大门逐渐打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刘敦、任新民、吴世康和沈涛等老师首次代表国内感光界出席了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召开的国际会议,在刘敦老师的推动下,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主席Dr.W.F.Berg及夫人应邀来中国访问。因为语言工作的需要,我也参与了主席夫妇的接待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感悟到刘敦老师在感光学术基础及影像技术方面的扎实基础,也领教了他非凡的外语国际交流功底。在每次大会学术报告中他针对每一个细节的提问开阔了大家学术交流的思路,历次讨论中他引导大家就有关方面的前沿问题与专家进行探讨,使双方的交流既轻松又令每位参与者深感受益匪浅。Dr.W.F.Berg及夫人来华时已70高龄,有一天安排我陪他们去参观长城,刘敦老师一早送来了两件大衣,并嘱咐我长城上冷,到时让他们穿上……

学术报告讲台上的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主席Dr.W.F.Berg和刘敦老师

刘敦老师不仅在学术工作上的水平令人佩服,他与所里的其他管理及后勤工作人员的关系也很融洽,他经常给所里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接待外宾时,他既考虑到外事的需要也留意不要给司机师傅增添更多的麻烦。他不幸去世时,不仅感光化学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到非常痛惜,所里的门卫、司机班甚至食堂的师傅都称赞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科学家。

1980年本文作者(前排左一)与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主席Dr. W.F.Berg及夫人在原感光化学所楼前的合影(后排左一:夏培杰老师,右一:任新民老师,前排右一:耿燕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应《国际摄影》编辑部之约,我发表了一篇有关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及其学术活动的综合报道文章。当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及与Dr. W.F.Berg访谈记录,文章写完后,刘敦老师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帮助我指导和修改,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3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以此为诫,经常提醒自己要认真严谨对待工作,乐观向上对待人生,热情周到对待身边有缘认识的每一位熟悉或不熟悉的人。

刘敦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