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是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十余年来,理化技术研究所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密结合,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不断凝练科技目标,完善科技布局,优化创新团队,形成了“光化学/功能材料与技术、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三大优势领域,培育“生物基材料与医用技术装备”交叉领域,重点部署了光化学转换与合成技术、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先进低温制冷方法与节能新技术、低温系统关键技术及大型低温工程应用、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可降解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以及先进低成本生物医用技术及装备等重点研究方向。是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首批启动单位之一。
理化技术研究所现有职工4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其中1人同时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73人,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21人。现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所重点实验室和若干研究中心(研究组)。 设有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材料学二极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并设有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理化所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导师力量雄厚,研究生住宿条件优越,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所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部公费。
为发挥中科院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责任,开阔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和对前沿学科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基于个性化的科研兴趣,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将联合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共同举办“2012年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高校招生,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预计时间2012年7月13日—7月2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参加人数
暑期学校四家单位预计招收200名学员,其中我所招收60-80名。
三、申请条件
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物理、材料、光学及相关专业2009级本科生;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相关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六级水平。
四、申请材料
1.2012年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
2.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教务处公章);
3.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建议使用透明文件夹整理材料,并按照申请表、成绩单、推荐信(自愿提交)、奖励证书复印件、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其他材料的顺序进行排列。较厚的论文及出版物复印件可单独成册,附于提交材料后面。
注:申请材料请于2012年6月1日—6月15日(以邮戳为准)邮寄至我所。
五、申请办法及时间
1.报名办法:申请人先将申请表电子版填好后,发邮件到yzb@mail.ipc.ac.cn,并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书面申请材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理化技术研究所招生办,邮编:100190)
2.报名时间: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15日
注:我所将根据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筛选,接收的暑期学校学员名单将于2012年7月上旬在网上公布并直接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六、主要活动内容
1.暑期学校开学典礼;
2.讲座与交流,主要包括理化技术研究所与各重点实验室介绍、学术报告、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交流、与青年科学家座谈、与师兄师姐座谈等;
3.科研体验,深入实验室亲身感受科学研究;
4.参观理化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和大型仪器,了解科研环境及园区风光;
5.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暑期学校毕业晚会(三所一院共同举办)、体育活动、北京市内或近郊一日游(参观北京的市容市貌、著名景点,亲身体验现代北京的活力),或北京郊外拓展培训等;
6.暑期学校毕业典礼。
七、注意事项
1.参加暑期学校的同学须遵守理化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学习和活动;
2.暑期学校期间由理化技术研究所统一安排住宿(京区高校的学员一般不安排住宿)和就餐,报销单程火车硬座费用。
八、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丁黎、李云阁 电话:010-8254362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00190
E-mail: yzb@mail.ipc.ac.cn
网址:http://www.ipc.ac.cn
夏令营
【暑期学校】欢迎参加理化所2012年暑期学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是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十余年来,理化技术研究所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密结合,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不断凝练科技目标,完善科技布局,优化创新团队,形成了“光化学/功能材料与技术、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三大优势领域,培育“生物基材料与医用技术装备”交叉领域,重点部署了光化学转换与合成技术、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先进低温制冷方法与节能新技术、低温系统关键技术及大型低温工程应用、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可降解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以及先进低成本生物医用技术及装备等重点研究方向。是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首批启动单位之一。
理化技术研究所现有职工4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其中1人同时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73人,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21人。现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所重点实验室和若干研究中心(研究组)。 设有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材料学二极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并设有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理化所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导师力量雄厚,研究生住宿条件优越,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所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部公费。
为发挥中科院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责任,开阔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和对前沿学科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基于个性化的科研兴趣,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将联合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共同举办“2012年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高校招生,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预计时间2012年7月13日—7月2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参加人数
暑期学校四家单位预计招收200名学员,其中我所招收60-80名。
三、申请条件
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物理、材料、光学及相关专业2009级本科生;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相关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六级水平。
四、申请材料
1.2012年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
2.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教务处公章);
3.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建议使用透明文件夹整理材料,并按照申请表、成绩单、推荐信(自愿提交)、奖励证书复印件、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其他材料的顺序进行排列。较厚的论文及出版物复印件可单独成册,附于提交材料后面。
注:申请材料请于2012年6月1日—6月15日(以邮戳为准)邮寄至我所。
五、申请办法及时间
1.报名办法:申请人先将申请表电子版填好后,发邮件到yzb@mail.ipc.ac.cn,并在规定时间内邮寄书面申请材料。(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理化技术研究所招生办,邮编:100190)
2.报名时间: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15日
注:我所将根据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筛选,接收的暑期学校学员名单将于2012年7月上旬在网上公布并直接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六、主要活动内容
1.暑期学校开学典礼;
2.讲座与交流,主要包括理化技术研究所与各重点实验室介绍、学术报告、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交流、与青年科学家座谈、与师兄师姐座谈等;
3.科研体验,深入实验室亲身感受科学研究;
4.参观理化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和大型仪器,了解科研环境及园区风光;
5.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暑期学校毕业晚会(三所一院共同举办)、体育活动、北京市内或近郊一日游(参观北京的市容市貌、著名景点,亲身体验现代北京的活力),或北京郊外拓展培训等;
6.暑期学校毕业典礼。
七、注意事项
1.参加暑期学校的同学须遵守理化技术研究所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学习和活动;
2.暑期学校期间由理化技术研究所统一安排住宿(京区高校的学员一般不安排住宿)和就餐,报销单程火车硬座费用。
八、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丁黎、李云阁 电话:010-8254362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00190
E-mail: yzb@mail.ipc.ac.cn
网址:http://www.ipc.ac.cn